大腸癌【聯合報系健康事業部/綜合整理】 大腸癌近年來成為國人好發癌症的第一名,也因為初期症狀並不明顯而往往被忽略。通常若腹瀉及便秘交替發生、大便帶血或解不乾淨、不明原因體重減輕,或腹脹、腹痛、噁心及嘔吐感等,都應提高警覺。 此外,通常病患若檢查發現具有大腸息肉,應更加小心。這是因為,大部分大腸癌患者,都是先由腸壁產生息肉,再轉變為癌症,因此建議定期做檢查,在大腸息肉轉變成癌症前先予以切除,並定期追蹤檢查以降低罹癌風險。
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曾美晴/彰化報導

56歲的李媽媽(化姓)帶著新生兒小孫女到彰化基督教醫院打B型肝炎疫苗,在護理師邀請下接受大腸癌篩檢,檢查結果竟是陽性;經大腸鏡檢查證實罹患第一期大腸癌,接受腹腔鏡微創手術之後恢復良好,術後第5天出院。
彰化基督教醫院29日舉辦四癌篩檢推廣活動,彰化縣衛生局局長葉彥伯、彰基醫療長林慶雄醫師及四癌篩檢代表醫師,共同宣誓『身體健康值千金,定期篩檢免操心』口號,呼籲國人重視『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』觀念,以降低疾病對個人及家庭所造成衝擊的概念,現場接受報名癌症篩檢,與民眾『健康做伙行』。
李媽媽平常在早餐店工作,下班後就在家裡照顧新生兒小孫女。106年4月26日,帶著小孫女到彰基醫院打B型肝炎疫苗,醫院護理師給她一張轉介單,並邀請她接受大腸癌篩檢(糞便潛血檢查)。不料,檢查的結果是陽性(異常),經由個案管理師電訪說明確診重要性,同意掛號回診。
彰基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張譽耀,細心說明大腸鏡檢查的後續準備流程及目的,在李媽媽同意下排立進行大腸鏡排程,二週後返診看檢查報告,證實罹患第一期大腸癌,接受張醫師的腹腔鏡微創手術之後恢復良好,術後第5天就出院;因為是第一期大腸癌,術後也不需要接受化學藥物治療,李媽媽只需定期回診就醫追蹤。
彰基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黃玄遠醫師表示,李媽媽配合篩檢,檢查結果是陽性,仍勇敢接受大腸鏡的確診;經確診後真的有一顆腫瘤,不過幸好是意外發現,而且沒有擴大,馬上接受治療,僅罹患第一期大腸癌;現在大腸直腸手術都是微創手術,恢復的也很快,從開刀住院到出院只要5天。因此呼籲民眾接受國民健康署的癌症推廣,可以早期發現問題,早期接受治療,能夠有很好的治療效果。
根據衛生福利部公佈2016年國人十大死因顯示,『惡性腫瘤』仍高居第一,但癌症不可怕,若能早期診斷、早期治療,是有機會可以治癒的。彰化基督教醫院特別設立整合四癌篩檢的窗口,2017年共舉辦75場四癌篩檢,讓民眾就像是到便利商店購物般的快捷便利。大腸癌【聯合報系健康事業部/綜合整理】 大腸癌近年來成為國人好發癌症的第一名,也因為初期症狀並不明顯而往往被忽略。通常若腹瀉及便秘交替發生、大便帶血或解不乾淨、不明原因體重減輕,或腹脹、腹痛、噁心及嘔吐感等,都應提高警覺。 此外,通常病患若檢查發現具有大腸息肉,應更加小心。這是因為,大部分大腸癌患者,都是先由腸壁產生息肉,再轉變為癌症,因此建議定期做檢查,在大腸息肉轉變成癌症前先予以切除,並定期追蹤檢查以降低罹癌風險。彰基癌篩年總篩檢量能達到42,320人次,透過篩檢發現疑癌個案2,518例,阻擋許多癌前病變惡化為癌症;發現癌症確診的個案數多達188例(口腔癌83例、子宮頸癌17例、大腸癌21例、乳癌67例)及早發現及時治療。
以下內文出自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5%B8%B6%E5%AD%AB%E6%89%93%E7%96%AB%E8%8B%97-%E5%AC%A4%E6%84%8F%E5%A4%96%